春耕时节,什字乡杨庄村和谢寨村的蔬菜基地热闹非凡,村民们穿梭于大棚之间忙碌着育苗种菜。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通过蔬菜产业铺就着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走进杨庄村飞地经济蔬菜基地,占地150亩的78个大棚整齐排列。走进大棚,温暖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村民们正专注地种植芹菜苗,现场繁忙而有序。此次种植的巴洽达、皇后芹菜,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均已订单化销售。待芹菜收获后还将种植辣椒,让土地全年“不打烊”,源源不断地创造效益。

为了更好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杨庄村成立劳务品牌“零工驿站”,在阶段性农忙时期,基地能吸纳50-60人就业,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而在不远处的谢寨村,蔬菜产业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115个蔬菜大棚内农事繁忙。白色的薄膜下压着黑色的滴灌带,勾勒出一幅井然有序的生产画面。村民们分散在各个大棚,有的手持播种器精准点种,有的铲起泥土稳稳固定幼苗,有的专注修理滴灌带。基地共种植甘蓝30棚,早熟马铃薯9棚,其余大棚种植的包菜,周期都在3个月左右上市。大棚还通过承包方式租赁给村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左右。
什字乡通过发展冷凉蔬菜产业,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