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隆镇王河村因地制宜,立足“三粉”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了村党支部的经济基础,增强了村级组织凝聚力,取得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显著成效。
王河村位于西吉县兴隆镇西侧,距镇中心1.5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600户2619人,常住户428户1980人,现有党员35人。耕地面积4033亩,其中水浇地1020亩。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
王河村“三粉”加工产业历史悠久,红军长征途经宁夏西吉县兴隆镇,手把手教会了当地回族群众制作粉条,因此王河村“三粉”又叫做“红军粉”。80多年过去了,王河村群众不断传承、改良红军教授的粉条制作技术,发展“三粉”产业。
为进一步大村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兴隆镇党委集思广益,立足当地“三粉”产业优势,一线谋划发展、一线检视问题、一线推动落实,探索出一条“多村一品”的发展路子。王河村借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春风,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成立村股份合作社并建立“三粉”扶贫车间,吸纳马堡、刘玉、上村等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资金各20万元注入到车间,注入村每年保底分红2.5万元以上,在共同发展壮大“三粉”产业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更是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困境。
村支书 摆月喜:
咱们这个扶贫车间这一块也就注入了咱们这三个村的,马堡、刘玉、上村这三个村的。咱们这个扶贫车间生产效益一年也就是25-30万元,除过给这几个村分红以外,其余的咱们村上用于公益事业,加上有些困难户,有些大学生,咱们也帮助大学生,公益性岗位这些的开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粉”扶贫车间的成立,不仅确保了村集体经济的收益,更带动了老百姓的收入。全村现有粉条加工作坊38家,通过“三粉”扶贫车间的建立与生产,吸收小规模作坊,扩大生产规模,使得年生产优质粉条近2万吨,产品主要销往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及周边各市县。据统计,每家粉条加工作坊可解决8人就业,总计可解决300余人。
村主任 马正军:
咱们这个车间有不同的岗位,师傅就是每天260块钱,一月算下来不同,就说看你下(粉)的数量多还是少,数量多了,满月的话就是七千多元的工资。其他的就是一天有140的呢,一天有110的呢,有拿两千多元的,有拿三千多元工资的。
村民摆哈妹是建档立卡户,家里养着五头牛,自开工以来她就在车间工作,现在每天都有110元的工资收入,对一个需要照顾家的人来说,她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满意。
摆哈妹:
粉条销售出去,就天天有活,一天110块钱,干这活家里也能照看上,家里娃娃都能照看上。
郭文华从事粉条加工已有二十多年,虽是邻村人,但离得不远,因此也来扶贫车间工作,作为掌握“三粉”加工核心技术的手艺人,他每天的收入十分可观。
郭文华:
在这打工一天是260元,一个月就是5000块钱以上,家里五口人,养了十几头牛,到这打工好处就是离家近,粉下完,回去在地里能做上活,也能喂上牛,也能照看上娃娃。
王河村立足当地优势产业,始终坚持组织引领,通过“党支部+扶贫车间+壮大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还壮大了村集体资金,实现了互利共赢,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