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小小的工作台,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一位爱好雕刻的民间匠人。白登俊用手中的小刀让枯木碎石焕发蓬勃的艺术生命力,让雕刻文化在西吉山乡得以传承和发扬。
西滩乡甘岔村73岁的白登俊老人每天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或拿刀雕刻、或挥笔上色,专注的神情里透出一丝孤寂。房间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木雕和石刻,有古朴简单的石像、活灵活现的动物、千姿百态的奇山怪石,白登俊的一双巧手让枯木和碎石变成山水奇景、飞禽走兽,一个个作品精彩绝妙、趣味盎然,令人爱不释手。
白登俊从小心灵手巧,再加上受爷爷的熏陶,长期耳濡目染就对雕刻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他学习雕刻进步很快,不久便掌握了雕刻的基本技能。十多岁就已经能制作纺线车,现如今,在闲暇时就进行各种雕刻制作。
雕刻是雕刀对木头、石头等材料重新赋予的生命力。雕刻不仅对刀具有要求,对材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更讲究慢工出细活。想要做出一件满意的作品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甚至更久。白登俊雕刻的“梅花鹿”就历时两个多月才完成。
白登俊的木雕作品构思精巧、制作精细,带有浓浓的自然风情。一块好的板材,经他一番推敲打磨,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便跃于眼前。打开他的工具箱,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雕刻刀及辅助工具多达上百件。
红色精神,“石刻铭记”。我县红色文化深厚,是一片红色元素浸润的土地。走进甘岔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道、崭新的路灯和粉刷一新的庭院围墙。为了让当地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白登俊老人想用雕刻展现一个个经典的红色故事,让美丽的甘岔村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双巧手、一颗匠心,白登俊的每一次雕刻都是身心的历炼、灵魂的凿刻。雕刀伴随着他几十年了,他的双手赋予了一块块普通的木头、石材新的生命力,这是他一生执着坚持和坚守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