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偏城乡曹垴村在发展草畜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优势,在村里建起了生产塑料袋的扶贫车间,带动本村2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务工。
走进偏城乡曹垴村扶贫车间,五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患有听力障碍的李银花正在神情投入的将塑料袋成品捆绑装袋。由于家里人口多,丈夫又患有肾炎,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自村里的扶贫车间开工以来,李银花就来到车间打工,现在每个月有三千元的稳定收入,她说,现在既可以挣到钱还能照顾到家人。
今年45岁的马志杰也是在车间打工的建档立卡户,借着这几年党的扶贫政策东风,他靠发展种草养羊使得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为了增加收入,在村上的扶贫车间刚成立的时候,他就来到车间务工,现在已经是一名熟练的吹塑操作工了。
偏城乡曹垴村扶贫车间负责人王万东告诉记者,他原来在上海从事塑料行业,在掌握了一定技术,积累了一定资本后,他决定回乡创业。目前车间已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自今年五月初建成投产以来,靠着多年从事塑料行业打通的销路,车间生产的塑料袋供不应求,发展形势很好。
王万东说,下一步他计划在村里再建一座生产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扶贫车间,带动更多的村民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偏城乡曹垴村扶贫车间负责人王万东告诉记者,他原来在上海从事塑料行业,在掌握了一定技术,积累了一定资本后,他决定回乡创业。目前车间已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自今年五月初建成投产以来,靠着多年从事塑料行业打通的销路,车间生产的塑料袋供不应求,发展形势很好。
王万东说,下一步他计划在村里再建一座生产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扶贫车间,带动更多的村民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记者:袁小平 张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