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的光阴,在偏远的西吉大山腹地,他们用爱心与知识唤醒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他们虽然来自城市,却甘愿扎根这片黄土;他们虽然还是学生,却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无悔、逐梦前行。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在王民中学续写支教新篇章。
走进王民乡,在一条乡间小路的尽头就是王民中学。从1999年起,复旦大学作为最早响应团中央、教育部组建研究生支教团(研支团)的高校之一,每年派出学生赴全国多地多所学校支教扶贫。王民中学是接受复旦学子支教年头最长的学校,也是复旦大学支教扶贫的一个缩影。23年来,已有51名复旦学子成为王民中学的支教老师,而一张签满支教老师名字的旧书桌,就放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中。 23岁的复旦大学研究生史欣安来自上海,是中文系20级硕士生,专业是古代汉语,大多数时间是沉默的,一件印有复旦大学校徽的帽衫穿了又穿,为的只是换洗方便,一身简朴的装扮让他早已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对自己随遇而安,对学生不敢松懈,这是他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懵懂的眼睛,史欣安开始了自己的授课,山里娃娃们对这个支教老师的授课总是百听不厌。 队长徐菁是个四川西南山区女孩,早年的刻苦努力让她如愿进入进入复旦求学。这样的经历让她很早就想成为一名支教老师来回馈一下基础教育。看到她时,徐菁正用一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给学生们讲课。 宁夏男孩林伯韬开朗帅气,键盘吉他摄影样样在行,他看重规矩,严格要求娃娃们尊师重礼,也鼓励孩子们有要树立自信,一遍遍提示“大胆点”“抬起头”“不要怕”……谈到作为一位支教团的老师最想给孩子们带来点什么?林伯韬开始娓娓道来。 想象着不久后的离别,徐菁一行三人已经开始不舍,又充满期盼。“努力了虽然不一定有回报,尽自己所能就好”;“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压力很大,我们不想比他们差,多学多看多做,不要荒废这一年”;“我们一定会尽职尽责,底气十足地将自己的名字签在那张旧书桌上”。 远山静默,正见证这青春的希望与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