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依托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服饰加工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吉县工业园区于2018年开始,在园区闽宁产业园布局发展服装加工企业,闽宁产业园东区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先后引进闽籍企业在园区投资创立宁夏天之涯服饰、吉强服饰、源升服饰、天菲(宁夏)服饰、固原贤明服饰等5家服装加工企业,分别从事运动服、工装、校服等各类服装生产加工,安装高频机、绣花机、平缝机等设备1100余台(套),目前重点以外贸订单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中东等国外市场,初步形成以服装加工为主的轻工产业发展格局。
2019年,服装企业实现总产值3256万元;2020年上半年,5家服装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36.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360.2万元;吸纳劳动力就业62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60人)。
吉强镇服饰负责人林建来说,今年我们2月底就开工了,一开始我们做了一部分防护服,去年从9月份开始,今年我们总共招聘了150多个工人,其中的建档立卡户是105号人,他们一直都比较稳定,接的订单比较满,一直接到明年的三月份生产,四月份走货的订单都已经接满了。
近年来,我县不断把农村闲散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引入服装加工产业,经过严格培训,使他们成为产业工人,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这样做既破解了企业用人“不好招、留不住、用不起”的问题,也为农村“巧媳妇”开辟了就业门路,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
林建来说,工人现在的工资从9月份开始,我们也是计件,基本上个个做的工作,工资比以前保底的时候高了很多,也有达到4000多,也有3000多2500以上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工资都比较多,相对来说大家现在都适应了这份工作,做出来的产量都相对可以,所以明年我们想再扩大,扩大我们的车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县纺织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由农民变身为现代产业工人。来自震湖乡的劳务移民张亮亮是一名陪读家长,2019年进入企业务工,灵活的就业时间让“陪读妈妈”们做到陪读、就业两不误,也让进城务工农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张亮亮说,我们早上7点钟上班,中午11.30就下班了,中午给娃娃做个饭,下午赶2点上班,晚上7点就下了,这个时间挺好的,给娃娃中午晚上都能做上饭,工资计件,多劳多得,做的好了一个月也拿的好着呢,3000块钱左右,2800左右,挺好的。
为了实现服装产业的整体转型提升,源生服饰通过开展自主创新政策,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压缩生产成本,根据市场变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立产品展示区、研发区,对产品进行个性开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源升服饰负责人林阿桂说,2019年到这边,刚开始是做xx生产加工的,经过一年过来后我们考虑到要长久的计划,必须要打开市场,所以我们现在xxxx,注册一个xx品牌,通过研发、展示,把我们的产品研发出来,展示出来,推向西北市场,还有整个宁夏的单位工作服之类的定制,还有就是一些医院的工作服定制,这一类的慢慢去研发拓展,安装啊,户外服这几类的产品我们去推广市场,通过研发过程,一年一年的走出去。
天菲(宁夏)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和承接国内外客户订单的服装公司。公司长期承接各类球衣,夹克,棉衣等产品,产品主要出口欧美,阿联酋,沙特等国家。在天菲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新生产线正在调试组装,投资500万元的12台电脑绣花机将增加服装产品样式,提升产品在市场竞争力。
李春晖说,我们主要这次增加绣花的设备到这边的目的是为了考虑这个服装员的一些服装的配套之类的,这边没有绣花、印花,还有激光,数码印花,就会造成这边跟福建那边距离路程比较遥远,路程估计有2000多公里,来回的时间担心对货期的影响,后面我就考虑到扩展这个绣花的设备,还有激光,数码印花,这样给他服装的配套,这样会对生产比较有利更快速的生产完成服装的配套。
结合县工业园区和扶贫车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服装产业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服装加工车间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工作顾家两不误,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建档立卡户向产业工人转变,将服装加工产业打造成为我县又一脱贫致富渠道,在解决农户就业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官仁美说,在西吉入住之后,我在想西吉这边的人口也是比较多,劳动力也比较多,在这边想主力作为一个生产企业,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出完美国的订单,在西吉这边生产,在这边直接出口。
闽宁产业园服装加工企业的引进,在园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带动效应,为部分县内劳务移民就业增收,稳定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也缓解了企业在福建地区招工难的困境,真正实现了“双赢”,为推进县内劳务移民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从观念到技能的全面提升,成为县内劳务移民的“扶贫车间”,也为县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