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之于宁夏西海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曾是西海固人果腹的“救命蛋”,也是百姓脱贫的“金蛋蛋”。然而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对河流的高污染曾让这个产业一度走入“死胡同”。记者近日在西海固马铃薯主产区采访发现,由中国环科院牵头攻关的“汁水还田”技术让马铃薯淀粉加工实现“零排放”,西海固富民产业迎来新生。
西海固因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种出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马铃薯淀粉加工业逐渐兴起。高峰期时,固原市多条河流两岸密集分布着大大小小近500家淀粉加工厂。但淀粉废水中蛋白浓度高,导致化学需氧量(COD)超标,长期排放使固原境内不少河流水质都是劣Ⅴ类。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农民将马铃薯运往淀粉厂。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近年来,固原市铁腕治污,全面关停1万吨以下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到2016年,固原全市仅剩24家淀粉企业。由于淀粉厂收的都是个头小、外形差、外销难的马铃薯,为薯农种植“托底”。失去了加工业,卖薯难影响农民增收。
如何破解“金蛋蛋”的污染困局?2017年起,中国环科院牵头、多家科研院所参与,在固原开展马铃薯淀粉汁水废水还田利用研究,通过蛋白提取措施将淀粉废水的COD降低50%,此时的废水就是富含氮磷钾的“肥水”,可以还田利用。
固原市淀粉企业的废水蛋白提取车间。(受访者供图)
在宁夏固原三鼎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的蛋白提取车间,记者看到马铃薯经过磋磨、脱水等工序产生的废水从专用管道流入一套蛋白提取设备,经固液分离、烘干,生产出灰色的蛋白粉末,剩余废水则流入缓冲池等待还田。
车间旁不足百米的地方是企业流转来的土地。宁夏固原三鼎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喜龙说,公司加工产生的淀粉废水经过蛋白提取后全部用于农田冬灌,省下了水肥钱。不仅如此,从废水中提取出的饲料级蛋白也成为企业新的“创收点”,一吨蛋白卖5000元还非常抢手。
目前固原全市所有万吨以上淀粉生产企业全部建成蛋白提取设施。经过持续多年试点,研究团队对固原河流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臭味等环境影响进行了跟踪测试,未发现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反而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还得到了提升。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固原市的渝河入选。不仅是渝河,淀粉废水不再直排河道后,固原市境内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目前全市优良水质占比达到80%。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境内的渝河。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如今试点项目已通过验收,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规范,助力固原市马铃薯淀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马铃薯年均种植面积约100万亩,马铃薯淀粉年产能近30万吨,产值近10亿元,淀粉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
“今年8月,固原市被评为中国马铃薯淀粉优质原料产区,解决了污染难题,这个富民产业将持续带动西海固薯农增收致富。”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分会副会长张维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