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与宁夏,在党中央东西对口扶贫协作战略搭起的桥梁中紧紧相连。
莆田与西吉,跨越千里,山海相连,心手相牵。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1997年开始,一场扶贫协作“接力长跑”。23年来,送技术、引资金、抓项目、聚英才,莆田的帮扶在西吉一一落地;闽宁示范村、闽宁希望小学、工业园区,西吉大地上深深烙刻下莆田印记。
23年,是一段携手脱贫共赴小康的行程。
23年里,西吉留下了太多动人的莆田故事。
2020,决胜脱贫攻坚,西吉将小康梦圆!
小康路上,西吉将永远铭记莆田情谊!
一次支教 一生记忆
▼在西吉中学,每一节课,吴月萍都全心投入
听说吴月萍主动报名到西吉支教,家里一片反对声:“那里不比漳州,条件艰苦着呢!”
“我是一名地理老师,想亲眼看看黄土高原的样子。”阻拦没能挡住吴月萍的脚步,带着些许浪漫,也带着些许兴奋,她一路风尘仆仆,从福建漳州来到想象了无数次的西吉,走进了西吉中学。那是2019年的9月。
气候干燥,嘴皮龟裂;饭菜偏咸,饮食不惯;高原反应,头晕气喘……各种差异引发的各种不适成了最真实的第一感受。
更让吴月萍始料未及的是教学的“水土不服”。第一堂课,当她站上讲台一番激情飞扬的讲述后,学生们一脸茫然:“老师,我们听不懂。”这个当地学科带头人,漳州市南靖中学的优秀老师顿时懵了,由于语言障碍,吴月萍有了一种挫败感。
随后的教学中,她降下语速,努力咬清每一个字。进度虽然慢了,但课堂活跃了,学生们爱听了。渐渐地,吴月萍掌握了学生们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补缺补漏。她教学生们看地图,读图、判图,归纳总结知识点以便学生们快速掌握。
很快,吴月萍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孩子们乐意向她讨教,听她讲外面的世界,祖国的山河。孩子们喜欢和她谈心,讲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的感悟。在吴月萍那间办公生活集于一体的宿舍里,时常传出欢快的笑声。
西吉中学也带给吴月萍很多感动。在她居住的教学楼上,借着楼道的灯光,每天清晨五点多就会响起朗朗的读书声。课余饭后,操场上满是手捧书本的身影。第一次教研活动,她怕讲座太长想要删减内容,老师们异口同声:多久都没关系,我们想听……这些勤奋的学生、敬业的老师更让吴月萍全情投入、倾囊相授。
在西吉中学,和吴月萍同批支教的福建老师还有郑燕钦、陈素国、黄国福、林建华、骆榕东。每个人有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他们在这里用心用情浇灌着求知的渴望。
在西吉中学,1998年至今,已有莆田一中等学校的62名福建教师先后来到这里。立于校园的一块石碑上,正面书有“高山仰止”,背面一一刻上了支教教师的姓名,这是西吉中学师生对不远千里传教授业的支教教师的最高敬意和礼赞。
帮扶的见证不止于此,件件物品因为被赋予了美好寓意而有了温度。校园里的18盏路灯,那是明灯的指引,奉献的坚守;国旗下的一口方鼎,寓意西吉中学走向鼎盛;援建的锅炉房里,暖暖传递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图报之情……
西吉中学副校长姚广裕说,这些远道而来的福建老师,带来了新理念,传授着新知识。更以他们克服生活困难、舍小家顾大家的榜样力量,诠释着责任,激励学生们自强不息。
捧着一颗心来
▼林志勇和大家一起分析病例,把经验尽可能多地传授给西吉县医院医务人员
2019年8月,34岁的莆田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林志勇,带着责任和期许,来到西吉县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正值仲夏,高原地带凉爽舒适,他连连称赞“感觉很好”。可没过几天,这种好感便荡然无存。适应不了干旱的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肠胃不适,嘴皮干裂……他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克服身体不适。被分配到胃肠镜室后,看到设备已近淘汰,医护水平低,没有默契的合作伙伴,这位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遇到了工作瓶颈。胃肠镜检查和治疗重在合作,他从培养合作伙伴着手。有病人的时候,他边做边讲解,没病人的时候,对照片子与大家分析病例。言传身教有了效果,以前只能做外镜的胃肠镜室,现在可以深入肠镜检查范畴,科室医护人员还掌握了外镜下找癌等难度较高的检查技术。
同来的莆田第一医院急诊科大夫林君洪,并没有因为门诊接诊量只有莆田医院的一半而感到轻松。轻微的高原反应,让他走路都跌跌撞撞,近一个月才有所缓解。让他感动的是,医院对支宁医疗队员的关心关爱,不但贴心到准备唇膏等生活物品,时时关问也让他心暖不已。看着多项常规化成熟技术是这里从未开展的“新技术”,林君洪明白了肩负的责任,他尽可能多地把所掌握的医疗知识传授给“同事”们,以此回报一份份朴实的热情。
▼尽管接诊量比在莆田医院少,但每一例林君洪都一丝不苟。他的这种务实作风也是一种无形的影响
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不久,便接诊了一例需要进行血液灌流医治的急诊病人。放在以前,遇到这种病例医院不敢接诊,只能转院。这项技术并不新,而是没有医生会操作。林君洪抢救病人后,细心讲解技术要点,直到科室医生完全掌握。他也时常被大家的学习热情所感染,病人少的时候,一起探讨和研究病例成为常态。
正是这样的帮带,西吉县医院近年来开展了多项零突破的医治项目。就在一个月前,西吉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和胃镜室医护人员在福建支宁医生的指导下,对一例急性心梗昏迷重症病人进行了空灌营养管植入手术,成为该院此项技术的首例,这让全院医护人员跟着自豪了一把。今年,医院还成立了重症医学科,并开展了CRRT(床旁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新技术,得到自治区级医院的认可。
莆田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生黄益朱,随三批帮扶队三进西吉,成为帮扶时间最长的医疗专家。曾共事和交往过的医护人员,无不称赞黄大夫高超的技术和对病人的耐心负责。正因为他的悉心指导,西吉县医院成功将新生儿科从儿科中分离出来,诊疗更加精细化。
“福建医生技术精湛,但比技术更可贵的,是他们传递出的医者的责任感。”西吉县医院医教科主任陈珣时常被医疗专家对病人的耐心细致所感染。
结对帮扶的另一种方式是走出去学。自2018年起,西吉县医院每年都会派出医护人员前往福建学习培训。急诊科大夫苏君从山西长治医学院毕业后,2016年通过招考进入西吉县医院。2019年5月,他被派往莆田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学科学习。半年时间,跟着导师参与急诊救治,全新的治疗理念、精湛的医疗技术让他受益良多。
西吉县医院院长齐忠海说,医疗专家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教授,让一批医护人员迅速成长。利用结对帮扶的有利条件,医院注重培养医护骨干和管理人才。哪个科室薄弱,就从哪个科室着手“请进来、走出去”促进提升。多年协作,诊疗技术提高的同时,理念上的提升最为关键,激发了医护人员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一株艾草 一项产业
说起泽爱堂,这个招商引资来的福建企业,三年间已成为西吉县一家响当当的招牌企业。
泽爱堂虽落户西吉时间不长,但它与西吉的缘分已不短。早在2013年,公司董事长林玉清就不远千里来到西吉,投资建成宁夏神力骑自行车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宁夏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均每天订单保有量1500单,最多时达到5000单
走走闯闯,转眼就是几年。2017年的一天,林玉清和朋友漫步永清湖边。“看,这是我们这里生长极好的一种中药材,叫艾草,用途广着呢。”一句无心的闲聊,却让林玉清上了心。他上网详细查阅,越看越觉得有商机。可在西吉,中药材种植还不成气候,能成吗?林玉清有些嘀咕。随后,他赴湖北实地考察,走田间,进工厂,种植、加工、销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看。最终,他决定试试。当年,宁夏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
吉强镇万崖村、火石寨沙岗村等地那一年种上了1200亩艾草。但因为种苗来自外地“水土不服”,加之首次大面积种植“摸黑走”,成活率并不高,公司损失近300万元。2018年,公司转变思路,以订单种植形式,吸引13家合作社100多户农户参与。一亩三分田,各家操各心。这一年,不仅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成活率也大幅提升。
种植、加工、外销,三年多里,产业链条不仅在泽爱堂串联起来,更在西吉大地延伸。在泽爱堂的带动下,今年,全县艾草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还有新的艾草加工企业来到西吉。加工车间不仅建在园区,也建在田间地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带来了真金白银。偏城乡下堡村扶贫车间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依靠150万元闽宁扶贫资金,下堡村有了自己的厂房。经乡政府联系对接,泽爱堂入驻下堡扶贫车间,机器设备进来了,厂房真正成了工厂。
厂房租金每年3万元,2018年,第一笔租金让下堡村村集体经济“脱壳”。修路、保障兜底户的生活,这笔租金处处花在“刀刃”上,村党支部书记马俊平觉得村“两委”的腰杆子都直了。
收益不止如此,村里20多名妇女在这里就近打工,有了收入,更有了获得感。黄敬曼说,照顾老人孩子,养牛种地,家里的活一样不耽误,每月还有1800元工资。生活宽裕了,心里都敞亮了。
今年,下堡村流转村民土地120亩,土地入股80亩,建起了自己的种植基地。“车间需要的9种原料,我们已种了6种,可以自给自足。”扶贫车间旁的这块土地,让马俊平充满新的希望。
一株小小的艾草,正连起一项致富的产业。
水岔村里好风光
▼吉强镇水岔村被确定为闽宁示范村后,两三年间旧貌换新颜
怎么形容吉强镇水岔村昔日的面貌,村支书王进武至今回忆起来,忍不住一阵唏嘘,村部杂草丛生,几间土坯房逢雨必漏;村道是人踩出来的土路……因为6个村组比较分散,被山沟阻隔,每被人提起,“那个穷山沟沟”无形中成为村子的“标签”。
大变化始于2017年。水岔村被列为闽宁示范村,这个洋气的“名号”,为村民带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闽宁协作项目双重福利。两三年时间,水岔村褪去昔日“穷酸”,呈现勃勃生机。
最初感受到闽宁示范村这个“名号”带来的福利,是2017年底村上利用10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设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村民竖指称赞。
从此,项目资金逐年跟进,水岔村民连年受益。
投入6.6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发展养羊产业;
投入6.9万元为村民装上水暖炕;
光伏发电项目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9万元收益;
……
村民从点点滴滴的变化中,逐渐体会了珍贵的山海情谊。
闽宁示范村项目资金定向投放,怎么有效利用每笔资金为村民带来收益,需要村上自己谋划。2018年,闽宁资金投建扶贫车间,生产什么难住了村干部。帮扶单位固原市科技局支招,生产花灯。主要负责人带领村民跟随隆德县工艺厂工人到四川自贡实地考察,回来后便将70万元资金投入扶贫车间建设当中,安装制作设备、开展人员培训。制成的灯笼由隆德县工艺厂负责销售,生产仅3个月,产值达到200多万元,带动村里6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劳务收入40多万元。
曾经土地贫瘠,村民一年到头辛勤耕作,换不来一家温饱。随着政策开放,家家户户只要有精壮劳动力,便外出务工。年复一年,耕地变荒田。
闽宁项目引来投资。2019年11月,福建企业入驻水岔村,成立了宁夏金山艾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主看中的,正是大片的撂荒地,这在他们眼中成为丰富的资源。
村上由此成立3个合作社,开荒复耕,建立起1000亩红花、1000亩板蓝根、1180亩艾草中药材种植基地。闽宁项目又投入80万元,为村上建起农机合作社,服务村里的种植产业。
再看今日水岔村,村部宽阔气派,村道绿树成荫。初夏时节站在村头远眺,山上黄绿相间,风景宜人,尽显美丽乡村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