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赵正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固原首个农民党员;1936年12月,中共虎家小园子党支部在彭阳县秘密成立,成为固原建立最早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革命的火种播撒在固原大地,历经风雨,终成燎原之势。发展到今天已有基层党支部2902个,党员58303人。“七一”党的生日之际,我们共同回首那段苦难辉煌的峥嵘岁月,回顾共产党员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的卓越贡献。
刘伯坚——最早在固原宣传革命的共产党人
刘伯坚是四川昌平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底去苏联,进入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6年8月,与正在苏联访问的冯玉祥将军一起回国。当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合作时期,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高潮。从苏联考察归来的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誓师五原,宣布参加北伐,入甘援陕。冯玉祥国 民联军由绥远(今内蒙古)经银川、固原开赴陕西,在固原县境三营、县城、瓦亭设立兵站,供应粮秣。此时,身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刘伯坚等人,第一次在固原县街 头公开进行演讲,向进步青年和群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人民革命的道理,在当地群众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影响。
虎克敏与固原第一个党支部——虎家小园子党支部
虎克敏(1906~2007)男,汉族,彭阳县冯庄乡人。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至1938年7月任中共小园子支部书记 (1936年10月至1937年4月兼任安家川乡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文书)。1938年7月至1949年8月在中共三岔区委工作。解放后,在甘肃省供销、 外贸部门工作,后任甘肃省驻西安办事处主任。1966年离休。他参与创建并领导了宁南境内建立最早的农村中共支部——小园子党支部,是固原早期党的地下工 作者之一。
1936年9月,西征红二十九军(军长肖劲光)开辟了固原东北部的小园子、三岔、殷家城等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向西推进。10月,驻三岔红二十九军派其地方 工作队干部张万年、徐步起等到小园子开展工作。起初,由于群众对红军知之甚少,听说红军要来,大部分群众很害怕,跑到山沟躲藏,工作无法开展。虎克敏主动 和红军干部接触,听他们讲革命的道理,并积极协助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红军的政策,在他的影响下,群众逐渐打消疑虑并积极配合工作。之后,在张万年和徐步 起指导下,建立了固原境内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安家川乡苏维埃政府,虎克敏当选为副主席兼文书。张万年、徐步起等还积极发展虎克敏等党员5名。12月,中 共固原工委批准建立了中共虎家小园子支部,虎克敏任党支部书记。虎克敏领导党支部继续物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深入发动群众,调 查了解敌情,掌握敌人动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紧密配合乡政府工作,广泛深入宣传党的主张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打土豪、分田地、救苦救难的政策;掌握群众思想,消除群众顾虑,动员群众与土豪劣绅、反动武装进行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级党组织决定把虎家小园子党支部的活动由安家川扩大到三岔、孟塬、马渠一带,虎克敏带领支部一班人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发展了10多 名党员。在广大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抓捕了安家川保长刘武,为红军缴获运送长枪5支、手枪10支、白洋500块、麦子5石。虎克敏通过广泛宣传, 积极组织群众,在孟塬建立了抗敌后援会。
1938年7月,国民党固原县卢业广保安中队趁机攻占了党支部活动地点虎家堡子,支部被破坏,党员或隐蔽或转移,书记虎克敏被调往中共三岔区委工作。支部工作被迫中断,直到解放战争时期,这一带党的组织活动才重新恢复。
虎克敏领导的中共小园子支部从建立到遭破坏,仅存一年零八个月时间,但在宁夏党的历史上却揭开了光辉的一页,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赵正明与峁堡地下交通站
赵正明(1903-1983)男,汉族,彭阳县新集乡人,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9年任中共峁堡支部书记、交通站站长;解放后历任蒿店、张易区区长,固原县粮食局局长等职。1958年离休。他是固原首位农民党员,固原早期党的地下工作者之一。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与彭阳县新集乡毗邻的蒿店北塬,有少数伤病员流落在沿途村庄。10月下旬,流落红军谢正才(江西人)来到了新集乡峁家 堡子,被在峁家堡子开杂货铺的赵正明父子留在家中休养治病。在赵正明和家人精心照料下,谢正才的身体日渐康复。养病期间,谢正才经常给赵正明讲述共产党和 红军革命的故事,让赵正明对红军和共产党有了明确的认识。
1936年4月,康复后的谢正才决定离开峁家堡子去陕北与队伍会合,临行之时,他才向赵正明告知自己是中央红军政治部后勤干部、中共党员的真实身份,并在 征得赵正明同意的情况下,介绍赵正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写了一份证明材料留给赵正明,以便他与党组织联系。由此,赵正明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固原地区农民 中发展的第一个党员。1937年1月,西征红军过境彭阳时,他才携谢正才亲手写给他的入党介绍信,面见了红军先遣连连长,正式和组织取得联系,开始配合西 征红军开展革命活动。
红二十八军、红三十二军进驻彭阳不久,便成立了“救国委员会”,担任武装干部的赵正明更是跑前跑后,积极宣传抗日政策,发动群众筹借粮草支援前线,圆满完 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其革命热情曾受到红三十二军罗炳辉军长的称赞。后来,他随“援西军”前往镇原,恰逢国共两党谈判合作抗日时期,亲身经历了如火如 荼的民运工作,帮助群众打扫卫生、挑水劈柴、干农活、收割麦子。并亲眼目睹着红军与劳苦群众亲如一家的生动场面,红军爱惜老百姓的粮食,不仅将“不踩庄 稼,爱护庄稼”的牌子插在了地边,同时也将“公平交易,借东西一定还,损坏东西就赔偿”一同规定在了军队的纪律里。老百姓拥护红军,不仅“有力出力,有钱 出钱”,家家踊跃捐粮借物,而且父母替儿报名、妻子送丈夫参军也成了老百姓家长里短的“谈资”。红军与当地百姓建立起的深厚军民鱼水情,更加坚定了赵正明 “跟党走”的革命意志。
1939年2月,赵正明服从组织调派,回到峁堡担任了峁家堡子党支部书记兼地下交通站站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按照“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的地 下工作要求,以公开经营锦货铺为掩护,负责接送照顾开展革命工作的过往人员;打探、收集敌情,转送情报、文件;配合边区采办急需物资;保护帮助进步群众的 生产、生活和商贸活动。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中,为革命工作做出了贡献,峁家堡子交通站也成为党在海固敌占区最集中的落脚点和最可靠的前哨站。
解放战争初期,赵正明领导峁家堡子地下交通站,隐蔽开展工作,积极护送平东工委、海固工委和平凉工委的地下工作人员进出边区,宣传组织群众,发展党员。1948年后,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白区工作迅速活跃,赵正明协助海固工委依托交通站发展起石家沟口、峁家堡子、田家什字等地党的工作,整顿支 部,壮大组织。1949年1月,海固工委两名领导人进住峁家堡子交通站,领导海固敌占区的地下党组织向大火家、东山坡、张易、西吉、三营、同心等地发展党 的力量。这期间,赵正明又增开了染坊,扩大铺面,以掩护党的地下工作“指挥部”的安全。全国解放前夕,敌特疯狂破坏,地下交通站暴露,情势万分危急。赵正 明挺身而出,利用敌甲长身份,及时掩护长住交通站的地下工作人员安全转移,然后巧扮差员,脱险来到边区,辗转于边区和家乡,开展宣传解放,组织群众,筹粮支前等工作,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
姬满祥——固原首个回族党支部书记
姬满祥,1937年7月至1939年4月,任石家沟口党支部书记,1939年4月至1949年9月,任堡子崾岘党支部书记,是固原境内第一个回族党支部书记。
1936年12月,红三十二军、红二十八军进驻彭阳红茹河流域,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政策,筹集军粮,发展党员。先后帮助中共固原县工委建立7个乡级抗日救 国会。1937年2月,红二十八军干部周学琳介绍石家沟口回族农民马义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党在本地少数民族中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同年6月,红二十八军后勤干部何仲发在石家沟口发展回族群众姬满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固原境内第一个由纯回族农民党员组成的基层党组织中共石家沟口支部正式成立,姬满祥任支部书记。1939年4月,堡子崾岘地下党支部成立,姬满祥调任堡子崾岘地下党支部书记。
姬满祥任地下党支部书记12年之久,在少数民族地区壮大党的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贡献。
王兆璜与红河地下党支部
王兆璜(1896-1985),男,汉族,彭阳县红河乡人。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9年任中共红河支部书记(期间于1937年 -1940年任红河抗敌后援会主任)。解放后历任城阳区区长、区委书记,开城区书记,自治区政协委员等职。1962年离休。他参与创建并领导了党在宁夏统 战区坚持工作时间最长(直至全国解放)、影响最大的地下党支部——红河支部,是固原早期党的地下工作者之一。
1936年12月,西征红二十八军(军长宋时轮)在红河建立了抗敌后援会,王兆璜等先后任主任。他积极开展抗敌后援会工作,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发 动群众,筹粮筹款支援抗日前线,配合了陕甘宁边区敌后抗日工作,为建立中共红河地下支部奠定了基础。1937年3月,中共三岔区委派干部朱孟才介绍王兆璜 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中共庆环特委派李有福、中共三岔区委派朱孟才在红河开展地下工作,先后发展党员15人。1939年,中共固原县委决定派三岔区 委书记吴思宏帮助建立红河党支部,8月中共红河支部成立,王兆璜任书记、王进堡任副书记,支部下辖野王沟道、杏树湾、野王3个党小组,组长分别为杨武魁、 王永清、李耀廷,支部有党员15名。红河中共地下党支部成立后,提出了不准喝酒、不准贪财、不准说假话、不准暴露党的秘密的“四不准”规定,以确保地下党 组织及人员的安全。这是彭阳境内中共地下党组织中最早有明确组织规定的党支部。
1949年初,为配合解放宁夏大军,王兆璜领导中共红河支部广泛发动群众,成立了一支60多人的游击队,王启祖任队长,抵制国民党抓兵催粮,为中共筹粮筹款,支援宁夏解放。
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王兆璜领导中共红河支部始终坚持秘密工作,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时10余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解放前夕已发展到5个党小组58名党员,党的工作遍及附近各个村庄。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锻炼了一批干 部。王兆璜等一批党员解放后成为各级组织的领导骨干。
在固原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是中国共产党在今彭阳境内创建的宁夏唯一一支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28日“蒿店兵变”后创建,政委李艮,队长李 华峰。隶属于谢志长任总指挥,焦维炽任政委,杜润芝任参谋长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成立后,在固原东山彭阳境石家沟口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1932年9月,蒋介石为笼络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邓宝珊,拨给其800支德国造步枪、200支驳壳枪及一批弹药,决定于9月下旬经平凉运抵兰州。为确保这批武器弹药安全运达,邓宝珊派其行署干部补习队260多名官兵到平凉接运。在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任秘书长的地下共产党员南汉宸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 报告给了中共陕西省委。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夺取这批武器弹药,扩大补给陕甘红军。遂派省委常委兼陕甘游击队政委李艮带周志学去平凉开展具体工作。李艮在平凉 与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刘杰三和在行署干部补习队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李华峰(士兵队长)、陈云樵(又名陈冠英,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补习队军官队区 队长)等,共同研究夺取武器方案。决定将兵变地点选择在距离平凉西北35公里,六盘山下的固原县蒿店镇,李艮任这次兵变的总指挥,刘杰三留守平凉策应。
10月下旬,补习队从平凉接到枪支弹药,沿西兰公路返回,28日晚抵达蒿店镇宿营。当晚,李艮、周志学、陈云樵、李华峰等立即研究决定:于晚11时部队全部休息后举行暴动。李艮、李华峰对暴动进行了具体部署,然后各自分头行动。
由于判断失误,李艮、李华峰未按原定计划执行,而是下令提前行动,带领士兵队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34人携45支枪渡泾河,撤上太白山。使得陈云樵得不到联 系,无法行动,最终不得不留在军官队,后历尽艰辛,于1933年返回陕西省委。在暴动人员撤出蒿店后,为了防止敌人追击,留下共产党员李特生、苏冠英同志 率6名战士上山压卡,掩护部队前进。结果这8人和前边的部队失去联系,便化装成老百姓返回陇东军特委。实际上撤出蒿店的只有26人。暴动队伍撤离危险境地 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李艮任政治委员,李华峰任队长。部队向甘肃宁县盘克塬靠近。10月31日,游击队转移到石家沟口(彭阳县 境内),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政策,书写打倒土豪劣绅的标语口号,还斗争了地主,给群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