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各民族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同时,百年党史也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史、实践史。通过百年党史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党的正确、伟大、光荣,更加清醒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荣历史。
一、百年党史是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奋斗进步的历史
(一)党的百年奋斗史,为的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挫折后毅然奋起,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后拨乱反正,在改革中开创新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一切奋斗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
其一,我们党从诞生起,始终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成为压迫各族人民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各民族的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各种变法运动接连而起,从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从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百日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我们党一经成立,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提出的奋斗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改变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被欺凌的悲惨状况,开始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其二,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为谋求各族人民幸福艰辛奋斗。一百年来,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让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在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中,我们党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与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28年浴血奋战中,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到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1位红军战士牺牲。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各族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在艰辛探索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核潜艇,等等,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中,我们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根本出发点,带领各族群众创造了新生活、过上了好日子。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了 16.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1倍,彩电、冰箱、空调、电话等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手机、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手机212部、电脑87台、汽车22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事业大大加强,贫困人口从1979年的约2.5亿减少到2012年的不到1亿,平均每年脱贫3334万人,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事业都取得了飞跃性变化。可以说,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在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经过8年持续奋斗,全国832个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现在,各族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77.3岁,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驶入了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其三,我们党不懈前行,始终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己任。一百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发展历程,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夙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包括中国14多亿人口,总数约为28亿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得世界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数量翻了将近一番,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极大提升了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现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光明。
(二)党的百年奋斗史,靠的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各族人民心心相印、与各族人民同甘共苦、与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
其一,各民族先进分子共同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创建。近代以来,外国侵略的危机把我国各民族命运空前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在挽救民族危亡、谋求民族解放、寻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各民族仁人志士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使我们党从一开始就由各民族的先进分子组成。建党之前,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内蒙古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共一大党纲指出,“不分民族,均可接收为党员”。建党之初,我国各民族积极参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些少数民族优秀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一些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一些少数民族优秀青年成为早期革命运动的先驱者,涌现出了邓恩铭(水族,党的一大代表)、马骏(回族,东北党组织重要创建者)、张伯简(白族,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俊(满族,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党的创始人之一)、关向应(满族,中国青年运动先驱)、乌兰夫(蒙古族,1925年入党)、刘清扬(回族,最早的少数民族女党员之一)、向警予(土家族,第一位女性中央委员)等一大批各民族优秀分子。
其二,各民族人民群众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血与火的历练,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几度陷入险境,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各族人民不畏强暴、不惧危险,用鲜血和生命救治、保护、转移了许多伤病员,掩护党、掩护革命队伍,留下了一段段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红军长征途中,留下了“彝海结盟”“布依族头人护送红军过境”“羌族土司参加红军”“回族教主‘禁房’藏红军”等感人故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各民族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东北抗日联军、海南琼崖支队、大青山蒙古族游击队、冀中渤海回民支队,包括宁夏回民抗日骑兵团等,与全国抗日力量殊死奋战在抗日一线;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组建了蒙回藏族联合慰问抗战将士代表团、西康民众慰问前线将士代表团等,奔赴各大战区慰问抗战将士;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包括宁夏的回族群众,纷纷组织“反帝大同盟”“抗日同盟会”等抗日救亡团体,号召抵制日货,募集抗日物资,全力支援前线。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领和烈士,很多都是少数民族,东北抗联的满族将领赵尚志、陈翰章,回民支队的回族领袖马本斋和他绝食七天而亡的英雄母亲,“八女投江”中的朝鲜族战士安顺福、李凤善,等等,都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我们宁夏的回民独立师师长马青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回民游击队队长金三寿、被誉为“和平老人”的郭南浦、回民骑兵团领袖马思义等,都是回族积极参加抗日斗争的典范。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各族爱国人士和广大群众满怀赤诚,为共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贡献。1949年9月底,12名国内少数民族代表响应中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到北京共襄建国大业;开国大典上,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
其三,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引导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加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迎来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在推动中华民族大发展的进程中,各族人民都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授予人民科学家称号的南仁东,被授予人民英雄荣誉称号的艾热提•马木提,被授予人民楷模荣誉称号的王有德等,都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代表。
(三)党的百年奋斗史,图的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进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把维护各民族平等、保护各民族权利、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各民族利益摆在重要位置,使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共生共荣、互促互进。
其一,探索了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新路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重视在少数民族群众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大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观念、尊重少数民族利益和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倡导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自治。长征途中,红军面对面、大范围地和少数民族接触,经过了苗、瑶、藏、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提出了民族平等、民族解放、民族互助等民族政策,一条长征路也是一条探索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之路。作为长征进入宁夏的第一支红军部队,红二十五军进入固原地区后,尊重回族风俗习惯,制定了“三大禁条”“四项注意”(禁止红军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地区吃荤,禁止破坏回族的经典方学;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回族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赢得了回族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被盛赞为“仁义之师”。1935年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宁夏,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提出“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自由”,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西征红军帮助回族群众成立回民联合会、回民解放会、抗日救国会等组织,回族群众走上了翻身作主人、解放谋幸福的光明大道。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提出各民族“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明确承认少数民族享有平等自治的权利,通过大量培养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
其二,翻开了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废除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压迫制度,结束了旧中国各民族一盘散沙的状况,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五四宪法”、确立为基本国策。从1950年开始,中央政府向少数民族地区派出访问团、慰问团、工作团,并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赴内地考察祖国建设。我们党根据民族地区社会形态差异,实事求是地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些延续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的少数民族彻底解放出来,使一些处于“刀耕火种”原始状态的少数民族实现了几千年的历史跨越,引导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三,开创了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新阶段。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1982年修订的《宪法》,设专节、专段、专条、专款保障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平等权利。我们党先后实施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各族人民由温饱迈向小康,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物质基础更加丰富,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提供了宽广的时代舞台。
其四,迎来了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出台多个重要文件、实施多项重要举措,从政治、全局、战略上谋划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央领导同志先后率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亲率代表团来宁,慰问宁夏各族群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地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中央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倾斜力度,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事业不断进步、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全胜,有力促进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
二、新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制度保障
一百年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维护党在团结各民族、振兴各民族中的“主心骨”地位。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面貌,中国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华民族以共同体形式凝聚起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强大合力。新中国之“新”,不仅仅是新在名称,更重要的是新在制度,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团结统一的共同体。
(一)制定颁布《共同纲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基调。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依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实际,对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作了系统安排。《共同纲领》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专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使中华民族成为友爱团结的大家庭,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共同纲领》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从国家根本施政纲领上规定了民族交往的基本原则,赋予了少数民族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为各民族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奠定了政策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基调。
(二)落实民族平等政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牢了基础。为落实《共同纲领》中的民族平等政策,中央政府作出了系列指示和决定,制定了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毛主席明确指出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民族,“必须严格反对大汉族主义,少数民族中间会要发生狭隘民族主义的,那也要坚决反对”。新中国成立前,大汉族主义在一些地方盛行,很多少数民族不被承认,有些害怕受到迫害不敢承认自己的民族身份。民族平等政策的实行,改变了以往少数民族遭受屈辱和压迫的历史,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温暖,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政治条件。
(三)推进民族区域自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保障。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1952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纲要》,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中的地位等内容,对正确推行民族区域自治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完备的规定,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内容、职权等,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规范化,有效保障了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使各民族充分享有平等的权利。除了制度建设层面的成就外,中央在制度实施层面也积极推进,包括对民族地区项目、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了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开展民族团结活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扫清了障碍。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国民党腐败统治及遗留的历史隔阂等原因,部分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为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带来了困难。毛主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开展了诸多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包括对过去一些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牌匾等进行了处理,比如将归绥(归绥是原绥远省会,其名有安抚边陲、让异族归顺之意,这是封建统治者歧视少数民族的结果)改为呼和浩特,将迪化(迪化是清乾隆皇帝征服回疆的准噶尔汗国叛乱后于1773年定名的,意思是启迪、教化,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蔑称)改为乌鲁木齐(蒙古语,美丽的牧场),将四川理化改为理塘(理塘系藏语,“理”意为“铜”,“塘”为“坝子”,即广阔坝子有如铜镜)。
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建国70多年来,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使中华民族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崭新面貌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70多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可以概括为“三个历史性”:
一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7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①综合实力实现了从羸弱到强大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之初,综合国力极度衰弱,经济基础极度薄弱,工业停留在手工作业时期,农业停留在手工耕作水平。面对艰难形势和严峻考验,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综合国力实现了极大飞跃,形成了“中国之治”“中国之升”“中国之强”与“西方之乱”“西方之降”“西方之衰”的鲜明对比,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②经济实力实现了从贫弱到强盛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占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1952年全国GDP仅为679亿元、占世界的4.5%。当时有人质疑,“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甚至断言“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巳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以上,超过了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③竞争实力实现了从薄弱到强劲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科学技术一片空白,军事装备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万国牌”,开国大典受阅的坦克、飞机、火炮没有一样是“中国造”;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精神的力量打败了美国的“钢铁之师”。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两弹一星”奠定了大国地位,“杂交水稻”端稳了中国饭碗,“嫦娥探月”实现了飞天梦想,“量子通信”抢占了信息高地,“国产航母”展示了强军雄心,我国科技、军事实力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二是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变革的意义深远、影响广泛、作用伟大。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革命,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巨变。①社会制度的巨变。这个巨变,最根本的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建立这一制度,我们党进行了不断地探索,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进行了不懈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制定《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确立了国体、政体结构形式,建立了国家政权组织体系,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道路,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中国经验。②发展理念的巨变。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战争创伤,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集中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实行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在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上发生了失误,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严重束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思考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作出及时调整,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迈上了新台阶。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最关键的就是体现了根本宗旨,坚持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③治理能力的巨变。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开始思考和不断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治理中国的问题,虽然走过了一段弯路,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为“中国之治”描绘了新愿景、指明了新路径、开辟了新境界。我国之所以能结束一盘散沙的局面、赢得“中国之治”的成功,关键就在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党的领导是“核心密码”。我们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领导力,是我国发展最稳固的定盘星,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成功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有效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依法治国是重要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我们党对法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推进,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和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明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已有法律27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1.2万多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标志性成果。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制胜法宝。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实践和显著优势贯穿始终。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才能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对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重大关口,创造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些历史性变革是有目共睹、世界公认的。
三是产生了历史性影响。新中国70多年来取得的历史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必然产生历史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影响着未来和长远。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改变了各族人民的命运,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看,我国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挑战、抵御一系列重大风险、克服一系列重大阻力、解决一系列重大矛盾,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人们正在见证“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从世界文明进步史看,我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打破了世界上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改变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主义中国才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赢得了今天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今天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