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中午,西吉县田坪乡燕李村沐浴在暖阳中,绿色在山梁沟道弥漫,红色琉璃瓦房、蓝顶圈棚、白色覆膜玉米地相映成趣,羊咩狗吠渲染着乡村的勃勃生机。村民李登科拎着水桶来到羊圈,水哗哗倒入槽里,羊只闻声快速围拢。
“不要挤,不要挤,水多着呢。”看着羊抢着喝水,李登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年初,李登科以市场价700元,出栏20只羊羔,收入1.4万元。“圈里还有30只大羊、19只羊羔。”
看着羔羊在圈里撒着欢儿,李登科的思绪飘向几年前。
面临困境
李登科一家4口人,女儿出嫁后,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妻子陈转英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他患有肾病,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那时,不知道今后日子怎么过,心里惶恐不安。”李登科说。
“李登科的问题也是当时燕李村村民面临的普遍问题。”田坪乡党委书记冯建洲说。
燕李村距西吉县城56公里,地处宁夏与甘肃交界处,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组之间距离远,上万亩耕地分布在山坡上,干旱少雨,抗灾能力弱。
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初,燕李村的经济收入位列田坪乡12个行政村末尾,全村156户716名常住人口中,李登科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90户422人,贫困发生率59%。
同年,自治区人社厅开始定点帮扶燕李村,并派驻扶贫工作队。
“山大沟深坡地多、干旱少雨灾害多、村民文化程度低、缺乏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民靠天吃饭……”扶贫队员带着铺盖住进村里,第一时间进村入户调研,结果出乎意料。
“去驻村的路上,我们设想过N个贫困场景,没想到亲眼看到的现状比想象中的更严重。”燕李村第一书记凌东哲说,“村民以种植马铃薯、玉米和杂粮为生,村里只有个别村民按传统方式零星养殖牛羊,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8人,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多半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建模破局
唯有改变,才有出路。
“针对燕李村的实际情况,走传统发展产业的路子明显行不通。”扶贫队员分析村民致贫因素后,决定从创新入手,带着村民脱贫。
扶贫队员先后对牛、羊、五黑鸡、珍珠鸡、锦鸡、兔子和蜜蜂等养殖项目,以及花卉、草药、瓜果、蔬菜等种植项目考察,反复斟酌后发现,燕李村距离市场远,村民缺乏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市场风险高。
“我们最终把劳动强度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在当地有一定养殖基础,且市场行情稳定的养羊,作为脱贫主导产业来抓。”凌东哲说。
主方向确定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发展产业,又摆在了扶贫队的面前。
“扶贫初期,缺乏资金,村民又不愿意承担养殖风险。”扶贫队按照让一部分村民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共同富起来的思路,结合燕李村实际,设计了“全赠半返”的养殖模式。
按照先扶持第一期养殖户,然后第一期带动第二期、第二期带动第三期,第三期带动集体经济,将90户贫困户分为三期进行循环。
2014年初,“全赠半返”模式正式启动,扶贫队筹资23万元,购置270只羊,按照1只公羊加8只母羊,赠给第一期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饲养。
同时,田坪乡政府、燕李村村委会、受赠户、被赠户四方签订“全赠半返”养殖协议,共同对受赠户进行监督。
村民李国玺作为受赠户之一,领回9只羊后精心饲养。
两年后,李国玺饲养的羊数量增至30只。2016年7月,李国玺按照协议,将4只母羊返给第二期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队按户配赠5只羊,确保第二期和第一期赠养的羊只数量一样。
2017年,第二期30户根据协议,每户拿出4只母羊返给第三期贫困户,扶贫队户均再配赠5只羊……
如此循环发展,燕李村在短短5年内,贫困户全部参与到养殖产业中,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羊圈、户户羊只成群,形成了脱贫致富产业。
抱团致富
如今走在燕李村,谈“羊事”说“羊情”成了村里人的主要话题,通过“全赠半返”脱贫致富的故事一个又一个。
贫困户李玉刚有4个孩子上学,家庭负担重。之前,他以务农为主,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农闲时,他和妻子偶尔外出打工,收入甚微。
2014年7月,李玉刚通过“全赠半返”模式领到9只羊饲养,截至目前已出栏234只羊,收入18万多元,存栏29只。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兆林因外出务工遭遇车祸,腰部受伤严重,无力下地干活,两个孩子读书,全家收入主要靠妻子种地。2014年7月,李兆林领到9只羊饲养,共出栏135只羊,收入10万多元,存栏28只。
“现在,养羊是我唯一能干的营生,供娃娃上学再不发愁了。”李兆林自豪地说。
李登科作为第二期“全增半返”受益者,从9只羊养起,又租赁村集体5只母羊饲养,几年出栏120多只羊,收入10万多元。
“除孩子上学、生活开支外,银行存款还有几万元。”李登科开心地说,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
“截至2019年底,在燕李村共投放548只基础母羊和87只公羊,带动全村饲养羊7100多只。”凌东哲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只羊市场价1000元计算,燕李村新增资产700多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资7.6万元。
通过“全赠半返”模式,燕李村走上一条养羊脱贫致富的路子。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赠半返”项目全覆盖的同时,燕李村将第三期受益户返还的羊交到村集体。扶贫队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将集体羊场中体况良好的母羊返租给村民代养。
2018年,李国玺以每只羊每年上交村集体150元租金的标准,代养5只母羊,两年共产30只羊羔,收入2.4万元,除了交给村集体的1500元租金外,净赚2万多元。
“通过‘返租代养’的方式,既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也可帮助缺乏资金规模小的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实现了农户和村集体双赢。”凌东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