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文物保护专家在须弥山石窟圆光寺48号窟内仔细清洗石窟壁画,这是壁画修复的第一步。为修复、保护须弥山石窟珍贵文化遗产,须弥山文管所争取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220万元,对第1窟、第48窟、第50窟、第51窟中185.47平方米的壁画进行抢救性保护,这是清代以来数百年间首次对石窟壁画进行修复保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壁画脱落、空鼓,亟需修复。
须弥山石窟创于北魏晚期,西魏、北周、隋、唐连续营建,石窟艺术历时1500余年,是宁夏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我国开凿较早的石窟之一,被中外学者誉为“宁夏敦煌”“须弥之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石窟年代久远,窟体开凿于砂砾岩体,灾害性天气多发,外界环境相对恶劣,出现了空鼓、地仗脱落、裂隙、坍塌等危及壁画安全保存的病害,抢修这些千年佛窟已迫在眉睫。本次修复是须弥山石窟保护的首期工程,针对壁画出现的病害类型,以保持其安全稳定为前提,采取的保护修复措施及保护材料均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主要开展表面污染物清洗、起甲颜料回贴、局部全色等展陈性修复。
清洗陈年泥渍。
圆光寺48号窟开凿于北周时期,属于未完成的中心柱窟,现存佛造像和壁画是元、明时期大规模重妆和彩绘遗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居民在石窟中生火做饭,长期烟熏,壁画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焦黑色。经过文物修复专家王晓生和队友们为期10天的清洗,已能看到壁画局部鲜艳的色彩。“须弥山石窟是我国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宝库,壁画保护是留住石窟文化遗产、让文物‘延年益寿’的大事,意义深远。”王晓生说,壁画修复是极其精细的工作,不能仓促赶工,完成这185平方米的修复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柳睿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