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冬天的记忆似乎只有寒冷和快乐。而现在......寥寥几场雪,你还能找到以往冬天带来的那种兴奋和愉悦的感觉吗?在你的记忆中,西吉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呢?
架炉子
那时候冬天还生炉子,烟囱下方也总有一坨冻得黄黄的冰。印象里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回到家炉子上坐着烧热的水,炉子边摆着烤的酥酥的馒头和烤洋芋。
有时经常抓几把豆子摊在炉子面上,不一会儿,豆子焦黄蹦起来,发出哔哔的声音,我们一颗一颗放进嘴里,那是天下最香的美食了。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炉子,农村大多数人家都是在炕洞里烧洋芋。混合着牛粪和草木灰的味道,烧出来的洋芋竟然出奇的香。
捣罐罐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吉的农村很贫穷,虽然天气很寒冷,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用上火炉。家里条件稍好一点或有老年人的家庭才用火炉。熬罐罐茶的用途似乎更大于取暖的用途。
大部分炉子都是用胡基或青砖用泥巴垒起来的,有些人家也用更为简单的火盆。烧火的材料更多的是树枝和晒干了的牛粪、驴粪。
到八十今年单干(农村承包制)以后,农村的生活条件稍微好点,有些家庭才开始用洋炉子。烧炉子的材料也由煤块、煤球渐渐的取代了树枝和晒干了的牛粪、驴粪。
老人常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火快熄灭的时候,捅一下一会儿火苗又熊熊燃烧起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劈啪”地燃烧,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
蹦爆米花
小朋友们最开心的莫过于缠着妈妈到街上去蹦爆米花了。看着师傅把白花花的米倒进罐子,然后捂着耳朵,只等“嘭”一声巨响,一股热浪从锅里冲出,胖乎乎的爆米花直冲进那个长长的布袋里,然后就是香味扩散开来,孩子们忙不迭的冲上去,收着自家的这一锅爆米花。
这是寒冷的冬天很受欢迎的零食,等待的时候充满了乐趣。看着一碗米转眼就变成了一袋爆米花,这在小时候的心里就是最甜蜜的魔术。
干板糖
干板糖,据说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洋火、顶针、干板糖”一到冬天,这一连串的叫卖声总在下午时分出现街巷里。小时候,只要听到干板糖的叫卖声,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前去,央求大人给买一块,淡黄色的糖果虽然时常会沾得到处都是,但是实在无法拒绝冬日里酥脆的甜蜜。
打滋溜滑
在西吉,每年冬天都会下那么几场大雪,有些地方还特别大。大雪后一时半会也消不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打滑溜的时候。
冬天河水冰封之后,在冰面上打打滋溜滑,一不小心就摔个大跟头,屁股没少疼过。
打雪仗堆雪人
打雪仗、堆雪人是冬天的娱乐活动之一。雪一停,家长基本上就拦不住了,约上三五好友到雪地乱打一通,冷不丁自己的脖领还会被小伙伴塞进一个雪团,弄得湿漉漉的。
窗户上的冰花
寒冷的冬天,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小孩子最喜欢窗上冰花,他们趴在窗户边,淘气地在玻璃上的哈气上描绘着自己向往的冬天了。
扣 雀
冬天就是等着下雪,下完雪就拿个筐子出去在院子里扣雀了。扫一片空地,放一把谷子,上面扣个筐子,支跟木棍,然后就等着吧!有时候运气好了一次就能扣到好几只。
雪花膏
这是名媛淑女的最爱,男生有时也偷偷的拿它擦脸,挖出一点来,轻轻地抹在脸上,那一股香气弥漫了整个童年记忆。
那股浓到刺鼻的熟悉香味,是儿时母亲手上的味道,如今却淹没在一堆化妆品里。然而你却不得不佩服这些品牌强大的生命力。
棒棒油
一到冬天手脚就会特别的干,棒棒油绝对是冬天防皲裂的良品,细致的保养双手就靠它了。
妈妈缝的棉衣
以前妈妈都很心灵手巧,一到冬天就会给孩子缝棉衣,那些妈妈亲手缝的棉衣又厚又暖和。
现在我们的衣服越来越多、越来越贵,但却再也没有浓浓的爱在里面了。以前妈妈用爱给我们做了限量版的衣服,现在的限量版衣服只能用钱来买了。
军大衣
没有暖气的时代,就只能靠多穿点了喽。当年军大衣,那也是标配啊。冬天穿军大衣既保暖,又令人陡生一种英武之气,时过境迁......让人惊叹时光的变幻。
老军用棉帽
其实这又叫雷锋帽,把帽帮子向下一拉,就把耳朵、脖子都护住了,外面的冷风吹不进,里面的热量散不掉,浑身都感到热烘烘的。
大棉手套
这种大棉手套,有的人家是买的,有的人家是自己做的,用做衣服时剩下的布头,各种颜色的,拼在一起,时尚!不带的时候绳子跨在脖子上,超方便携带。
每逢严冬来临,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双用粗布做成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棉手套。
条绒棉鞋
那时候,拥有一双带气眼的条绒棉鞋简直是潮人的标志,记得小时候,冬天下雪,我穿着那一双暗黑色条绒棉鞋,在雪地里趿拉雪,很喜欢棉鞋踩雪的“嘎吱嘎吱”响声……
现在的鞋子真的是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小时候冬天穿的条绒棉鞋,底子和面儿都很厚,里面融呼呼的,又舒服又实在。给人们留下了温暖而又苦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