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借贷合同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何认定借贷合同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借贷合同纠纷是民事案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涉及到当事人之间的财产权益。正确认定借贷合同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必不可少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怎么样认定借贷合同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借款合意的认定
借款合意是借贷合同纠纷认定的基础。按照《人民民法典》第680条规定借款合同理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当事人之间有借款的意思表示;二是借款合同理应选用书面形式,但当事人另有预约的除外。在认定借款合意时,需要查看双方是不是有借款的意思表达如借款合同、借条等书面凭证。
二、借款利息的认定
关于借款利息的认定,《人民民法典》第680条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未有协定的,视为木有利息;对支付利息预约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依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施行。按照《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惑的规定》第三条,当事人可以预约借款利率但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若超过4倍,超出部分无效。
三、合同履行地的确定
依据《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问的规定》第三条,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有以下原则:一是借款合同履行地为借款人住所地;二是当事人另有预约的遵循预约。在借贷合同纠纷案件中,正确确定合同履行地对于案件管辖、法律适用具有要紧意义。
四、刑事案件对民间借贷纠纷的作用
按照《人民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依照《更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人民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五十四条,人民法院应该裁定中止诉讼。
五、诉讼时效的认定
按照《人民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当事人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未提起诉讼的,丧失胜诉权。
六、相关法律法规在借贷合同纠纷中的应用
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我国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主要涵盖《人民民法典》第680条和《人民民事诉讼法》第3条。《更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人民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难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也为审理借贷合同纠纷案件提供了具体指导。
在认定借贷合同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时,应该全面考虑借款合意、借款利息、合同履行地、刑事案件作用、诉讼时效等方面。正确适用法律法规,有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秩序和谐稳定。在实际审判期间,法官还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准确把握法律规定,以保证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得到公正、公平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