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贫困,迈向小康。2020年11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全部脱贫“摘帽”。
作为宁夏脱贫攻坚战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西吉脱贫出列是对当地干部群众多年来辛勤耕耘的最高奖赏。
幸福来之不易,势必用心守护。为了确保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扶贫资金安全运行,西吉县纪委监委肩负使命,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精准施策,专项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3年共查处涉农扶贫领域党员干部166起25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7人,诫勉谈话等问责处理86人次,移送司法机关13人。办结积压问题线索207件,收缴违纪资金125万多元。”1月11日,西吉县纪委监委给出这样一组数字。
专项治理过程中,重点对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情况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监督检查。针对危房改造、自来水入户、产业扶贫、农村道路、扶贫车间、技能培训等项目建设,组成专项督查组展开轮查,共发现并整改问题536个,对扶贫项目进度慢等问题,约谈乡镇党委书记13人、涉农扶贫等部门一把手5人。
建立挂牌督战、网格化包抓和“流动红旗”“黄牌警告”等制度机制,督促各级干部靠实责任、真抓真改,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自治区纪委监委调研等各级各类反馈的188个问题,督促整改到位。围绕“三个聚集”深化政治巡察,对吉强镇党委、兴隆镇党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进行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回头看”。
严肃执纪同时,西吉县探索创新“443”监督制约机制。4支队伍相互协同、相互监督,有效避免了政策落实、项目实施和资金兑现当中存在的廉政风险;通过4种公示公开方式,把扶贫项目资金晒在阳光下,全面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形成了人人是监督员,人人参与监督的监督机制;通过3种举报渠道,方便了群众反映问题、举报问题线索。
“‘443’机制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实实在在落实到千家万户,打通涉农扶贫项目资金落实到户的‘最后一公里’,有效遏制了扶贫领域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西吉县纪委监委有关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下拨涉农资金12.8亿元、2020年下拨涉农资金12.93亿元,均全部兑付到位。
通过监督检查,扶贫领域信访件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212件下降到2020年的124件,下降41.5%。2020年反映涉农到户补贴方面的信访件共7件,与2019年的26件相比,下降73.1%。
西吉县还把推进公示公开作为治本之策,贯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过程,做实“三盯三公开”,在县级层面,项目资金实施前开展廉政谈话提醒,督促发改、审计、财政部门加强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管;在乡镇层面,以项目资金审计报告及各级专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为抓手开展监督检查;在村级层面,开展村干部“廉洁体检”,动态更新管理,实施精准监督。
田坪乡孔某某和燕某某向县纪委主动交代,他们所在村在2004年秋季退耕还林时,将村里184.9亩退耕还林地分摊在5人名下,将退耕还林费用于修建河湾修过水路面桥、修路占地补偿等支出。经调查核实后,将涉及资金上缴纪委廉政账户。
2018年以来,西吉县纪委监委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监督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以强有力的监督有效遏制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多发,矛盾纠纷突出等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