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吉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以固原市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为契机,精准施策稳住经济大盘、锐意攻坚夯实产业基础、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
锚定目标挖潜力稳增长 经济总量突破百亿
2024年,西吉县坚定不移把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为中心任务,精准打好稳定增长、提振消费、助企纾困“组合拳”,经济增速逐季上升,叠加效应持续放大。
在西吉县第一中学多功能厅项目建设现场,混凝土抗震板和抗震基座已安装到位。“该项目2024年10月11日启动,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的30%,预计2025年10月竣工验收。”项目负责人吕鹏程介绍,校舍总面积71468平方米,设计容量可容纳3000名学生。
截至去年底,西吉县136个项目开工建设,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宁电入湘”西吉段特高压线路架设完成,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西吉供水工程全线贯通,张家沟调蓄水库竣工蓄水,西吉县成功接入全区骨干水网体系,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和葫芦河灌区生产用水实现双水源保障,全县人民实现了用上黄河水的夙愿。
该县深入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全面落实以旧换新政策。多方筹措资金,统筹全县促消费活动,通过“扫立减”方式,开展促销活动20余场次。限上批零住宿餐饮企业达30家,18.5亿元财政直达资金惠企利民,各类经营主体总量达2.5万户。丁香花节、双品网购节等30余场次大型消费活动轮番上阵、火热吸睛。农民丰收节、美食大赛等20余场次乡村文旅盛事接续上演、精彩纷呈。超级引“芹”系列火爆“出圈”,带动社会消费1.8亿元以上。
守好底线固成果促衔接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2024年,西吉县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核心任务,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累计纳入监测对象3946户17439人,消除风险2297户10510人,风险消除率达60.27%。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2亿元,争取闽宁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1.01亿元,实施产业发展、消费帮扶等项目133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86万亩,粮食总产量突破33万吨。
要想富,先修路。西吉县红军粉、六盘小牛肉、芹菜汁等“西吉好东西”,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卖到广东、上海、深圳等地。这些成绩的取得,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功不可没。据了解,西吉县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2024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去年,西吉县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5条。西吉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根据农村公路里程增长、养护成本增加的情况,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得到及时有效养护。
过去一年,西吉县新建农村户厕2300座,建成美丽宜居村庄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9个,成功申报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吉强镇龙王坝村被评为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兴隆镇下范村、偏城乡下堡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西吉县专项治理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突出问题,深入28个高额彩礼专项治理重点村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深入解读低彩礼、零彩礼、妇女关爱等政策措施,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宣传品6000余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宣讲活动400余场次,受众达2万多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坚持不懈延链条提质效 产业融合聚链成势
近日,走进位于白崖乡的西吉县华泽龙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台全钢架结构的设备矗立眼前。伴随着轰鸣声,工作人员驾驶铲车将荞麦摊平、去渣、晾晒,等待烘干。该公司引进过筛机和烘干机,服务辐射沙沟乡、偏城乡、火石寨乡和吉强镇等乡镇,村民可享受便捷的粮食烘干服务。该公司负责人马俊蛟介绍,对于小规模杂粮种植户,通过提供称重和烘干服务,确保粮食得到妥善处理,提升市场价值。
西吉县坚持走“一三二”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去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09万亩,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油料)亩均分别增产50公斤、270公斤、6.1公斤,总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58.2万吨、4.48万吨,创近5年新高。
“全县菌菇产业产研销一体化发展,年产值达1600万元。整合1.56亿元积极应对牛价下跌冲击,肉牛饲养量达56.4万头,占固原市的‘半壁江山’。”西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吉县成功注册“西吉好东西”区域公用品牌商标,认证“三品一标”36个,继“西吉芹菜”“西吉马铃薯”之后,又一“西”字号品牌——“西吉牛肉”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西吉芹菜”入选中国品牌十年路典型案例,什字乡(肉牛)入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西吉县促进产业上下游纵向延伸、行业间横向耦合。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雏鹰企业各1家,宁夏金曜塑业有限公司、固原鲁宁纺织有限公司等轻工企业创新突破技术瓶颈,链条持续延伸;宁夏福农薯业有限公司、宁夏福寿康宁大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扩产提效,产能稳步攀升;建成乡镇商贸中心11个,寄递物流平均降费30%,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更加完善。
“千方百计吸引游客来西吉县,改造提升精品旅游线路13条,全年接待游客44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1亿元。”西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吉县将台堡镇毛沟村入围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西吉县被评为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西部福地·吉祥如意”文旅品牌越发响亮。
倾心竭力办实事增福祉 民生答卷温暖厚重
过去一年,西吉县高质量办结为民实事。
开展政府主导的有组织、定向化、技术型劳务输出,建成运行零工市场,开发公共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新增城镇就业21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9万人,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义务教育薄改与能力提升等项目15个,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深化学前、义务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模式,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96%。强化名师引领,招聘教师50名,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本科上线率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西吉县第一小学、西吉县第五中学获评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学校,袁河中学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1个,成功创建自治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第三批“组团式”帮扶县医院医疗队入围2024年度“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典型案例。
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暖心服务,为7.93万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3.85亿元,精准实施参保扩面行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260元。
去年,西吉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欣欣向荣。双拥模范创建扎实开展,崇军拥军氛围愈发浓厚。西吉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宁夏首个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落户西吉县,青年作家马骏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山鞭舞动六盘情》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六盘山区春官送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综合施策重保护严治理 生态环境提优向好
“河水又变得清澈了。”去年夏天,在葫芦河西吉段河堤散步的居民吴欣听到了淙淙水流声,不禁为生态环境向好点赞。
过去一年,西吉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统筹推进“一山三河”系统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22个,完成生态保护修复33.7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55.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水土保持率分别达5.74%、91%、79.28%,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豹猫、蓑羽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竞相亮相。
近年来,西吉县持续加大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力度,推进月亮山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为巩固提升“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治理成效,实施工业园区、东华热源厂锅炉房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农村冬季清洁取暖改造2.2万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4.2%。葫芦河综合治理工作实践、河道采砂管理典型实例作为宁夏典型经验报送水利部,葫芦河县城过境段时隔30年恢复径流,玉桥国控断面平均水质连续3年稳定在Ш类以上,水清岸绿、景美宜居已成为西吉县的主色调。
西吉县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建成残膜加工厂1座、残膜回收网点7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残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89%、90%。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西吉县绿色底蕴更为厚重、绿色主题更加鲜明、绿色发展更可持续。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西吉县将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