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丁万录,1964年6月出生,西吉县吉强镇人。北方民族大学教授。曾任文旅系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史和专门史硕士点导师组组长、《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北方民族史及回族历史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丁万录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虽然家境贫困,但父亲支持他上学读书的念头从未动摇过。
1980年他从将台中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被西北民族学院录取为预科生,1981年如愿转入他十分热爱的历史系,198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工作,参与历史系筹建。1988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历史系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生,他与同仁合作开设“中国民族史”“中国回族史”等课程。
1988年底,国内颇有名气的历史学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邱树森先生担任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筹划学科建设及科研方向。丁万录以其对少数民族历史的认识得到邱树森教授的认可,被选为科研秘书,随其左右从事科研工作。5年时间里,他个人的视野、学识及科研水平均有较大提高,参与撰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等著作。
2001年,丁万录晋升为副教授,同时被学校评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2年,历史系更名为文化旅游管理系,由历史学与文化旅游两个专业组成。丁万录被学校任命为系副主任,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翌年底,他又担负起全面行政工作。为进一步促进系教学工作,他组织教师分赴相关高校考察调研,对文旅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充分讨论,确定了“将历史学专业建成学校品牌专业,不求规模扩大,但求水平一流;适应社会需求,申办管理学新专业”的思路。他向学校积极呼吁引进人才,几年间引进了陈旭、杨蕤、晁天义、谢海涛等学术功底扎实、颇具科研水平的青年才俊,不仅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批掷地有声的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同专业人士注目。
当本科专业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时,学校的当务之急是申报硕士点,提高办学层次。丁万录与同仁精心谋划,以民族学学科下“中国少数民族史”为突破口,全力以赴论证学科发展形势,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及路径,整合力量,精心准备申报材料。2003年,学校申报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学位点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第一个文科硕士点,帮助学校获得了硕士点授权单位。2004年,随着历史学专业师资力量的增强,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再接再厉,组织申报“专门史” 硕士点,由于准备工作扎实细致,在国务院学位办专家匿名评审中获得高分评价,并顺利获得批准。
对学生而言,丁万录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十分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性发展,在他的办公室经常能听到学生朗朗的笑声。每逢节假日,他都会接到很多毕业生的问候祝福电话。他把学生的信任视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给我动力,也给我压力,鞭策我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2006年10月,他调任学报编辑部,担任《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2007年12月,《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民族学类来源期刊”,跨入中国学术期刊重要行列。2014年,他因眼疾辞任学报主编职务,回到文史学院历史系继续任教,十年间兢兢业业,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得到了本硕学生一致好评,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2024年7月,丁万录教授光荣退休。“我在北方民族大学工作了39年,这里就是我的家园,是我安身立命寄托工作生活感情之所。感谢数十年来历史系及听过我课的所有同学们,你们不仅是我的衣食父母,也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他动容地说。
作为一个西吉人,他深深地眷恋着家乡的亲人和山水,关注家乡的发展和进步。看到西吉遍绕丘陵山间的硬化公路,层层叠叠留住了雨水的梯田,漫山遍野苍翠碧绿植被覆盖的大地,一色气派砖瓦房构成的整洁乡村,太阳能热水器和自来水入户的山乡农家……他深知,只有在党和政府及家乡人民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努力中,西吉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期望家乡有更好的发展,是和像他一样的家乡人的最朴素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