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高明泉,1953年10月出生,西吉县平峰乡人,中共党员,宁夏师范学院教授,曾担任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于2013年11月退休。
三十多个春秋,在西海固这片热土上,在高等学校这块神圣的讲坛上,他以炽热的情感、丰厚的学识,默默耕耘、教书育人,为固原乃至宁夏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多次受到固原市和自治区的表彰奖励,先后荣获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光荣称号。他,就是原宁夏师范学院教师高明泉。
高明泉的人生旅途,与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同步而行,其间交织着诸多艰辛、磨难,亦不乏成功的欣喜与欢愉。在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那段特殊的峥嵘岁月里,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然而,即使身处困厄之境,他依靠父母含辛茹苦的供养,在西吉最为贫困的乡村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业。高中毕业后,因村里小学缺少老师,他毅然决然挑起村里小学民办教师的重担。除了教学工作,他勤勉好学,对新闻写作满怀热忱,曾在西吉县广播站做了一年的实习记者。1976 年,经由乡里举荐,他得以踏入宁夏大学中文系学习深造,自此,高明泉挥别了生他养他的故土西吉。
在大学的殿堂里,他如鱼得水,沉醉于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1979 年大学毕业后,恰值改革开放的春雷震彻华夏大地,国家百业待举。此时的他,面临众多职业抉择,但最终他笃定地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当时固原师专初建,学校急需师资,民众对教育之振兴亦满怀期冀。他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被选拔到固原师专任教。
1979 年夏天,高明泉满怀憧憬地踏入了位于黑城乡的固原师专校门。初到学校,他被眼前艰苦的条件所震惊,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稍作休整后便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由此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
那时的学校经常断电,每当夜幕降临,他就只能点着煤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精心准备第二天的课程,眼睛累得酸痛也毫不在意。学校所在地在固原县的黑城乡,属于盐碱水区域,日常用水都要从十公里外的三营乡用拖拉机艰难运来,他深知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教材稀缺更是困扰教学的难题,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他和同事们亲力亲为用腊板刻印资料、编写教材、制作教具。
尽管困难重重,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对教学充满热情,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和趣味,激发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他更加注重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他的努力下,学生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获取知识,不断成长。高明泉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为固原师专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任教之初,听闻宁夏大学中文系教师开设了《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他内心渴盼能在固原师专也开设此课程。于是,他从宁夏大学老师那里得到了课程表,不辞辛劳地多次前往宁夏大学聆听学习。后来,他成功在固原师专首开了《当代文学》课,备受学生们热捧。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高明泉老师长期主讲《中国古典文学》《唐宋诗词研究》等课程。
在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濡染下,他一面专注于教学,一面投身于学术研究。先后精心撰写并发表了三十余篇论文,出版了《宋词管窥》《唐诗管窥》和宁夏古诗集《五七言杏村草稿》注释等三部专著。其中,《宋词管窥》更是荣膺宁夏第十届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二等奖。在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引领下,高明泉和青年教师们传承和弘扬了优良的学术研究传统,在全校发挥了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学校的学术研究风气日益昌盛,成果斐然。
高明泉以其学识与品德,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并为实现梦想而不懈拼搏。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规模的不断拓展以及师资力量的逐步增强,中青年教师已渐成学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乃学校的希望之所在,亦是学校的未来之光,他们拥有充沛的精力、积极的追求以及渊博的知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寄厚望于青年教师。”高明泉老师虽然荣退在家,但他时时刻刻关注着党的教育事业和宁夏师范大学的发展,他以一名老教师的身份,对宁师的青年老师们殷切寄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青少年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此乃中国青年对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期望新一代宁师人能够将这种誓言铭记于心、践之于行,立足自身岗位、致力于兴校强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学校既定的宏伟目标奉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