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何学升,1963 年4月出生,西吉县震湖乡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
父亲为他取名“学升”,寄望他能在学业上不断进取、步步高升;“仓仓”这一乳名,则饱含着对家中粮食满仓、生活富足的殷切期盼。母亲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拥有出色的画画和剪纸技艺。她对何学升关爱备至,总是用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为他改制出合体而好看的衣衫。
何学升自幼在母亲的艺术熏陶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孩童时期,他就常常手持树枝,在土地上肆意挥洒,一画便是数个小时,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尽管那时的画作尚显稚嫩,却已透露出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入学后,图画课成为他最为期待的时光,他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尽情展现着自己的才华。
中学时代,他面临着诸多困难。那时,馍馍是难得的美食,炒面是他主要的食物来源。饿了,就用凉水就着炒面充饥。为了求学,他先后辗转于好几个中学,直到1982年秋天,才进入三合中学读高中。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阻挡他前行的脚步。
他出众的绘画才能得到了三合中学张应华校长的赏识,校长为他提供了一间画室,同时他也肩负起了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任。他的努力和才华让他在校园中崭露头角,成为众人眼中的“小画家”。1984年4月末,在美术老师李友中的带领下,他参加了西吉县文化馆的艺术考试初试,并以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宁夏艺校。
在宁夏艺校,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美术知识,主攻素描、油画和国画,同时也不放松对文化课程的钻研。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家乡的山水草木,那熟悉的景致成了他艺术表达的源泉。
1986年毕业后,他回到了西吉县文化馆担任美工。负责绘制宣传画、书写政策标语,还承担着每月更新宣传部橱窗的工作。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他始终怀着对艺术的热爱,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从色彩的调配到线条的勾勒,都力求完美。他拉着装满材料的架子车穿梭在县城街道的身影,成为那个时期的一道独特风景。
工作之余,他从未停止创作的脚步。1990年9月,他在西吉县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得到了西吉县科委的资助,这无疑是对他多年努力的肯定。
1990年10月,他调入吴忠卷烟厂从事烟盒设计工作。他设计的“沙湖”烟盒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被采用,这款香烟畅销多年。厂长对他十分重视,支持他举办画展,让他的作品得到更广泛地展示。
1991年,他在吴忠文化馆举办了个人画展,著名作家张贤亮为他题字鼓励。同年,他的作品在宁夏国际黄河文化节上展出,获得了众多好评。
1993年8月,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梦想,他毅然辞去工作前往北京。初到北京,一切都充满挑战,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功底,他的油画作品受到了关注,逐渐在艺术界站稳脚跟。
1996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美术文化市场日益繁荣。何学升的作品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认可。年底,他在北京回龙观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和工作室,创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他开始创作更大尺寸的作品,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何学升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每年都会回到西吉,举办画展、售卖作品,用艺术成就回馈家乡。2015年,应西吉县领导之邀,他精心创作并赠送了一幅作品,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感恩之心。
何学升的艺术之旅充满了坚持与奋斗,他用画笔描绘着梦想,也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告诉我们只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无论出身如何贫寒,无论道路多么崎岖,都能在艺术的殿堂中绽放光芒,都能为家乡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