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绍
李高飞,1982年8月出生,西吉县平峰镇人,中共党员,现任重庆军航律师事务所主任。
1998年12月,年仅十六岁的李高飞,怀着炽热的军营梦,投身驻渝空军某部。那时,因家境贫寒,初中尚未毕业便入伍。初入军营时,他的想法单纯质朴,只求能吃饱饭,不再经历取水需跋涉十几里路的驴驮人挑艰辛。
新兵连三个月集训结束后,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李高飞被分配到空军某部警卫连炊事班。每日夜晚,当其他战士都已安然休息,他却需在十点熄灯后前往炊事班发面,为第二天的早餐备菜,清扫、整理厨房。凌晨四点多,天色尚暗,他又要起身,为全连队一百多号人筹备早餐。下连后的近三个月,他就这样简单又繁重的在厨房日日重复着体力劳动。
当目睹连队中那些有文化的战士从事着脑力工作,懂电脑的战士轻敲键盘,精通电子知识的战士维修部队各类电子设备,上过高中乃至大专的战士为考军校的战友辅导文化课时,李高飞满心羡慕,深深感慨“有文化真好”。而这些对于李高飞而言,仿佛遥不可及。他陷入了迷茫……
当感觉在军营人生失去目标时,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自己在部队担任炊事员的工作。毕竟,在部队曾流传着“当兵不当炊事兵、站岗不站两到四(点)”的说法。因为在常人眼中,炊事兵似乎前途渺茫,而凌晨两点到四点站岗的警卫战士又难以睡个好觉。
父亲收到信后,虽也担忧孩子恐难有大出息,但出于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没什么文化知识的父亲请村里一位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代笔给自己的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中鼓励李高飞:“平凡的岗位亦能创造奇迹,伟大的朱德总司令入伍时还曾做过饲养员。”
收到这封信,李高飞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醒悟。或许是出于自卑,或许是为了争一口气,他请求连队有高中文凭的战友,将他们读过的高中课本寄给自己,从此开启了艰辛的自学生涯。起初,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便向战友请教。渐渐地,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他的文化知识实现了质的飞跃,课本对他而言不再陌生。
1999年7月,全军上下开展“三五普法”法律知识竞赛。或许正是从那时起,李高飞找到了自身的价值。白天,他认真履行炊事员的工作职责;夜晚,当所有人就寝后,他便将书本带至厕所研读,只因连队晚上十点熄灯号一响,除厕所外其他地方都要熄灯。
经过两个月的刻苦学习,李高飞在连、营、团、师、军区的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均荣获第一名,且在军区比赛中超越了所有参赛的军官,勇夺全军区桂冠。团部为他记三等功,并将他从基层连队调至团机关,从事机要工作。
晋升一级士官后的第一年,李高飞如期参加全军军校招生考试,成功被军校录取。经过四年的大学时光,毕业后他被分配回部队。在服役十二年间,他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并自学取得三个本科学历。服役十五年时,他向部队党委提出退出现役,选择自主择业。
2014年3月,他入职重庆中钦律师事务所,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律师生涯。2015年5月,他正式执业,从一名普通律师做起,虚心向行业先行者学习。入职律师工作四年后,他的创收已达到年均200万的佳绩。
2019年1月,通过他自己组织的重庆军转律师座谈会,众多从部队转业自主择业的军官们汇聚一堂。他个人提出着手注册“重庆军航律师事务所”的构想,并在军转律师军官中挑选了有共同志向的四人,共同设立重庆军航律师事务所。李高飞先后出资160余万元,在其他三名合伙人的共同投入下,顺利注册了律师事务所,精心设计了logo,并选址750平方米的5A级写字楼。从最初的10几名注册律师,发展至2024年6月在编律师已达42名。
律师事务所先后被重庆市评为“市级先进党支部”,成为全国律师协会在重庆指定的唯一一家党建联络点;荣获“重庆市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成为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还被评为“重庆市转业退伍军人就业模范单位”等荣誉。
李高飞本人于2016年被重庆市评为全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至2023年,被重庆市两江新区评为十佳优秀青年律师;2023年当选重庆市律师协会行业发展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律师协会仲裁委员会委员;2024年4月,担任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重庆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
无论行至多远,身处何方,对于李高飞而言,自己始终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西吉县才是他心灵的归宿与港湾。回报家乡,能让心灵得到慰藉与满足。同时,家乡的建设需要每个人倾尽全力,唯有如此,方能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西吉走出去的这位男子汉,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以及儿时家乡父老淳朴的教诲,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拥有了更为坚强的精神支柱,得以扬起更坚实的风帆,勇闯更加壮阔的人生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