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吴甲民,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现任增材制造陶瓷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陶瓷增材制造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18篇,获中国发明专利27项,参与出版专著教材6部,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6项,获第十四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提名奖、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23年度湖北十大科技进展奖等奖励。
吴甲民从小学开始,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喜欢探索未知,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诸多的快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到现在吴甲民母亲还说,他小时候玩得太少了。其实,学习中获得的快乐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吴甲民2003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学习。进入大学后,吴甲民在学习方面的优越感突然消失了,他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落后其他同学,特别是在英语和计算机方面,与湖北等省份的考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时候,已经不能用优秀来形容他了,能及格就已经很不错了。
现实很残酷,但是必须要面对。吴甲民不甘平庸,下定决心,要通过努力改变现状。4年的本科生活,吴甲民早起晚睡,节假日都抓紧学习,晚上10点半才从教室返回宿舍。4年的刻苦学习,他的成绩稳步提升。经过不懈努力,吴甲民终于在2007年9月成功保送到电子系吕文中教授处继续读研。吴甲民本科阶段学了很多材料和电路相关的课程,但是发现自己还是对材料更感兴趣。从读研究生开始他便开始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陶瓷材料,并将陶瓷材料作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直持续到今天。鉴于对科研的浓厚兴趣,他于2008年9月硕博连读,在导师吕文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开展微波介质陶瓷相关的研究工作。科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他从中也找到了很多的乐趣。2012年6月博士毕业时,他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果,同时,拿到了一名研究生可以拿到的所有荣誉,包括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十佳、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标兵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7年9月保送攻读研究生开始,吴甲民就开始全面塑造自己,不但要让自己学习好,还要让自己具备良好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人。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就成为了吴甲民的座右铭,到现在还在一直激励着吴甲民不断前进。在读博士的5年时间里,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从一个只会学习考试的学生,逐渐成为了一个比较全面发展的学生,他觉得很开心。所以,吴甲民一直觉得,研究生阶段是他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现在他跟自己的学生也经常说起此事,希望他们利用好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光提升自己。
为了圆自己的清华梦,吴甲民博士毕业后就到清华材料学院杨金龙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2年多的博士后学习经历,他有幸在清华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深感自己与优秀的人的差距,也唯有加倍努力才能有所收获,不负韶华。
2015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将吴甲民引进到课题组开展增材制造领域的新方向——陶瓷增材制造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后来他还去比利时鲁汶大学杨守峰教授课题组交流学习了一段时间。相对于高分子和金属的增材制造,陶瓷增材制造发展比较晚,可以参考的资料比较少,吴甲民之前的研究并不涉及增材制造,到华中科技大学工作后他才第一次接触增材制造。所以,刚入职的一段时间,对吴甲民而言特别困难,没有基础、没有设备、没有经费、没有学生、没有实验室,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幸运的是,史玉升教授对吴甲民非常支持,各个方面都给予他巨大的指导和帮助。在史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将近9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吴甲民带领的研究小组在陶瓷增材制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软硬件基础,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陶瓷增材制造领域在国内外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让吴甲民又开始思考一个全新的问题:在新时代,怎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这是他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也一直在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学、科研、公共服务,是评价老师的三项指标,如果能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出色,吴甲民觉得这样的一位老师应该就是优秀的老师。因此,吴甲民从2015年正式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以来,一直在向周围优秀老师学习,在这三个方面努力奋斗,从来不敢有些许放松,努力做好一名传道释疑解惑的师者。